移澳私人筆記《飛前篇》~ 開定 HSBC 與及 Citi Plus (HK)
初來報到,很多事情都是意料之外。曾經猶疑飛之前應否開 HSBC Australia 的戶口,在忙碌和適應期,想不到 HSBC AU 能減少了不少呢hea位。
事先聲明,這篇文章不是廣告,沒有收取任何回報寫文,也沒有回佣,我沒有能力帶貨,純粹個人分享。討厭 HSBC 或 Citibank 的朋友請繼續討厭。
Ok,以下頭 4 點主要寫 HSBC-AU,因為我在香港已開設了戶口。後來回港再返澳前,發現了 Citi Plus,有近似好處,內容會在第 5 點。
1. 最重要的功能是:地~址~證~明!
初到步,十九幾萬樣嘢要兼顧,有些事情不能不辦,那就是要換車牌、申請銀行戶口等等。
想不到,HSBC 可以上網和打電話 update residential address,然後還直接將香港開戶時申請的 debit card 直接寄到新居。這封有地址的銀行信,就成了辦理各種需要地址證明的手續的「寶物」!
我當時是出發前三星期在香港的中環總行申請 HSBC Australia 戶口的,聽說後來有改變,不是去中環,但我沒有考證了。但在中環申請戶口時要填不少資料,當時仍用香港住址,並申請了提款卡。
然後到步後,我直接打電話去 HSBC 更改資料,並詢問 debit card 會什麼時候寄到。接線生說是否將卡寄到新地址,不料不到一星期便收到。(不只 debit card,其後還有其他信件)
題外話,我致電了數次 HSBC AU 的 hotline,不少次都應該是印度裔人士接聽,口音很重,很難聽,經常要說「please say again」,不過也是練習電話對話的好機會。
至於什麼手續要地址證明?
a) 換本地車牌
b) 銀行開戶口
c) 開 Sim 卡
澳洲機構一般需要兩份 ID 證明,一份有相片,一份有地址,以下是一些例子:
Primary Photographic ID: 澳洲車牌、護照
Secondary ID: Medicare 卡、澳洲的銀行卡 (debit card / credit card 都得)、水電煤單(3個月內)、差晌單(3個月內)、澳洲稅單(12個月內)、澳洲銀行的月結單 (30日內)
注意,澳洲車牌上載有地址,如果用護照做 Primary ID,Secondary ID 用銀行卡就欠了地址,相關機構未必接受。因此,有了車牌會較方便,詳細可見另文。
2. Global Transfer 即時匯錢
這是最初申請 HSBC AU 的原因,經香港的財經界朋友介紹,認為這個功能很實用,感覺亦較實在。
因為如果跨行匯款,除了有較貴的手續費 (兩邊銀行都要),中間還有一到兩天會兩邊銀行的 balance 都無咗筆錢。
用 HSBC 的. Global Transfer,將錢從香港轉到澳洲,則有點像將錢由 saving 轉去 current。兩邊銀行都即時見到轉數,心理狀態較實在。
重點是,在澳洲本地的跨行轉數,是不用收費的。所以即使最後資金不存放在 HSBC,但透過 HSBC 匯款卻是既便宜又實在的。
3. 未有 credit card 之前,用 HSBC Australia 的 debit card 其實很著數。
a) 2% rebate,只要每月存入 $2000 (如四大銀行免月費的要求),每次用其 debit card 支付少於 $100 的交易,都即時現金回贈2%,直接入數回銀行戶口。2% 是什麼概念,一般香港 credit card 的獎賞是 1% 回贈,百佳 Moneyback 是 2%價值回贈,Yuu 是 2.5%,部分 credit card 在部分商戶有 4% 回贈已經打鑼打鼓。2% 即使 credit card 也很不錯的,而這張 debit card 是不需費用。而香港 HSBC 的 global currency debit card 則只有 0.4% rebate。
b) 而這一張 debit card 是多種貨幣卡,戶口可以有英鎊、日元、新加坡紙、港幣等,簡單說除了在澳洲,可以用這張卡在英國的超市拍卡,直接扣戶口內的英鎊;同樣亦可以在日本的便利店拍卡,直接扣戶口內的日元。以我所試用,沒有手續費,使幾多扣幾多。重點是不會像信用卡那樣,要兌換成港幣 (如澳洲 credit card 則兌換成澳幣),匯率已經較貴,還會在那個匯率上再加 1.5-3% 不等的手續費 (視乎不同卡和銀行而定),如果使得多,都蝕好多。
朋友在看到這篇文章後向我補充,香港的 HSBC 和 Citibank 也有類似的 multi-currency debit card,可以在澳洲直接拍卡扣澳幣。如果已有香港 HSBC One / Premier 的戶口,在網上銀行 click 幾下就能申請,然後很快就收到卡 (香港地址)。而香港 Citibank 也有類似戶口,我則申請了 Citi Plus (即係 Mirror Ian 代言果張),藍色卡便是 Global Currency Debit Card,白色那張是 credit card。
4. 申請澳洲 mortgage 較方便
這點也是香港的財經界朋友建議,但暫時感受不到。因為澳洲 HSBC 的職員亦不太熟悉香港的文件,我去過兩間分行,都遇不上香港人職員。有 Asian 會說華語或廣東話,但都是馬拉人。但我更多遇到的是白人鬼佬職員。
但經這半年親身到各大銀行查詢,如果未有澳洲本地收入,暫時惟有 HSBC 表示可以遞交香港的收入或資產證明作申請。但我未有經驗做批核,因為計落唔著數,最後無揀 HSBC。
5. Citi Plus 的異同之處
簡單介紹,澳洲也有 Citibank,但沒有分行 (除了兩個 Citi Wealth Management Centre),比 HSBC 更不便。但其好處是不用親身到分行,一切可以網上辦理,做身分證明也只需要去附近 Post Office 便可以。
香港的 Citi Plus 也是類似 virutal bank 的網上銀行產品,由開戶到認證都用 App 進行,不用去分行。惟一需要在香港處理的,是接收實體 Debit Card 和 Credit Card。理論上,如果香港有親人也可以代收,然後用 App 在澳洲 activate 張卡,之後一直在手機 wallet 上用卡,十分方便。
開埋 Citi - Australia 的好壞處:
a) 有類似 HSBC Global Transfer 的功能,不用收費,即時見到轉數。(要開設 Citi-Australia Global Currency Account)
b) Citi-Australia 的利息比 HSBC-AU 更高,當然比澳洲本地四大銀行更高。雖然只是 1.1% / 0.45% (最新利率請參考官網),這就看個別人士的需要了。
c) 香港的 Citi Plus Debit Card 有 mulit-currency 功能,可以在澳洲直接拍卡或手機 wallet 附費,以澳幣結算,沒有手續費,可以在 Citi Plus 香港戶口唱定澳幣,然後在香港 Citi Plus 戶口直接扣數。與 HSBC 比較,惟一沒有的是 HSBC-AU debit card 的 2% 回贈。(
d) Citi Plus 香港的 credit card 則以港幣結算,如果用 credit card 簽帳,會有 credit card 回贈,但要承受匯率較貴的差價和波動。簡單說,如果澳幣匯率跌,則可以用 Citi 香港的信用卡簽帳,當低價換錢兼賺分。
e) Citi-Australia 也有 Citi Plus、home loans 和 credit card,但我沒有申請經驗,所以無法評論。
f) 開澳洲 Citibank 戶口需要地址證明,開戶時亦需要提供另一個澳洲銀行的戶口號碼,所以沒有 HSBC-AU 的第一點好處,似乎也不可以作為唯一在澳洲的銀行戶口。(我沒有 Citigold 戶口,也沒使用 Citi-Australia 的 wealth management centre 經驗,不知有沒有其他網上沒有的服務)
g) 澳洲 Citibank 據報已出售予 NAB (澳洲四大銀行之一),完成交易後,Citibank 客戶可能服務有變,尤其是 Global Transfer,大家須留意最新消息
h) Citibank 無論香港或澳洲的 banking app 都不太好用,經常彈 app,甚至 login 唔到,兼且無真人 CS,若要緊急處理財務,很多時只能自求多福
HSBC 和 Citibank 在澳洲是細行,有很多不用 HSBC 和 Citibank 的理由。澳洲本地有四大銀行,簡單說,HSBC 在澳洲就有點像類似那些小型銀行如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Citibank 在澳洲則更有點像 virutal bank。
HSBC 不了?
a) 很少分行 (去分行機會不多,但有時較覆雜的查詢和文件往來卻無可避免)
b) 很少提款機 (用其他非 HSBC 提款機仍可提款,但有手續費)
c) 小優小惠多,例如四大銀行接揭回贈 $3000,HSBC 就 $3288,但整體批核條件較嚴格,產品種類亦較少。
簡單說,就是無四大銀行咁方便。
因此,我還是拿了 HSBC 的銀行信做地址證明,到步後10日就去了開 NAB 了。(我沒有推薦 NAB,另文會詳述我的四大銀行體驗)
*****************************
如果你覺得以上內容對你有參考價值,請到 YouTube subscribe 我的頻道,原因有二:
a) 網站沒有留言或 like comment share 功能,有心轉去 YouTube 再 subscribe 的朋友,應該真的認為筆記有幫助
b) 據說 YouTube 有 1000 個 subscriber 之後,可以啟動廣告收入模式,希望這個方向能讓我保持動力繼續加強這部筆記的內容
YouTube channel 傳送門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fVGDgIOZp3U1Bx3LEpLXQ
=======================================
初來報到,生活分享:https://unboringaustralia.com
內容全為私人筆記,希望對能其他人有參考價值。如有錯漏,承蒙指正。若有更好資訊,歡迎提供,好讓更多人能更輕鬆應付生活轉變。
如果有睇開 YouTube 的朋友,亦不妨 subscribe 定 unboring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fVGDgIOZp3U1Bx3LEpLXQ),開定鐘仔等新片,希望影片大家都會喜歡。
謝謝!
=======================================
Commentaires